新闻中心
俗语有云: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。
中医认为人和自然紧密相连,当人体的变化和大自然的变化(如春秋交替)规律同步时,人体才会保持一种健康状态。
所谓秋冻,就是为了增强人体对寒冷的耐受性,以应对疾病多发的严冬,符合中医强调的“天人合一”观念。
因此,只要气温不低于20度(一般在农历八、九月份),适当秋冻,就能起到促进血液循环、增强身体防御机制的作用。
秋冻的原则是什么?
☛“秋冻”不意味着要挨冻
从中医角度讲,“秋冻”有两层含义,第一层含义是“秋不忙添衣”。初秋,暑热未尽,凉风时至,当天气突然变冷时,适当地增加衣服是必要的,否则不但不能远离疾病,反而可能会生病。
“秋冻”的第二层含义是“拖延添衣时间”。晚秋可以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,适当地接受寒冷的刺激,但要以自己能够接受为限度。
☛南北方“秋冻”要区别对待
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。南方秋凉来得较晚,昼夜温差变化不大,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,因此不必过早、过快地添衣,应适当延长“秋冻”的时间。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,昼夜温差变化大,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,以防着凉。
☛有些部位绝不能“冻”
“秋冻”并不是全身各个器官都要冻,有些部位,应根据气温变化注意保暖:
腹部: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,甚至疼痛,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群更要注意。
下腹: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,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,经期妇女尤要重视。
双脚:脚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,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。中医认为“脚冷,则冷全身”,从而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,病邪也就而趁虚而入,引发疾病。
脖子:这个部位受凉,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;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,不利于脑部供血。
秋冻的禁忌人群有哪些?
适当秋冻可以增强身体抵抗能力,促进身体血液循环,但秋冻需要接受寒冷刺激,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。
一般而言,患有鼻炎、心脑血管疾病、呼吸道疾病、体虚老人、儿童等人群都不适合“秋冻”,秋季冷空气活动频繁,气温、气压、风速等气象要素变化很大,容易引起旧病复发,或者出现新的疾病。
“秋冻”有讲究,冻对才健康,掌握秋冻要领,炼就强健体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