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上热下寒,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体质。
其主要表现是热证与寒证并存——上半身躁热如火,下半身寒冷如冰。
尤其是饮食不节、经常久坐、熬夜,情绪紊乱的人,最容易形成“上热下寒”的体质。
上热下寒——症状表现
上热:目赤红肿,眼干眼涩;慢性中耳炎;口腔溃疡、咽痛腮肿;甲状腺类问题;头痛头晕、血压高。
下寒:肤色暗沉、长黑斑;肚脐发凉、拉肚子;腰部冷,膝盖凉;手脚冰凉、痛经;便秘或是溏泄。
上热下寒——形成原因
现代人最典型的生活习惯——用脑有余,用腿不足。
经常用脑,能量积聚头部,伴随焦虑,紧张等情绪,心火直冲向上。
运动的少,身体循环变差,加上吃寒凉,穿的少,下焦九越来越寒。
上热下寒——调养妙招
上热下寒,是中焦脾胃调和能力差、阻塞能量的运转。
疏通脾胃、发挥中焦作用,让身体运转自如。
1推腹
推腹法:调和脾胃、疏通中焦,改善上热下寒体质、通畅经络。
方法:手掌由心窝开始向下推到小腹,反复推5分钟,推腹过程中遇阻滞点(硬块、痛点),一定要反复推揉,将其推开揉散。
2跪膝
跪膝法:气血下引到膝盖、疏通腿部气血、改善手脚冰凉、上热下寒体质。
方法:跪膝在软垫上,用膝盖原地踏步,每天20分钟。踏步的过程中,直到后背发热、周身温暖即可。
3功法
道家八段锦——「摇头摆尾去心火」针对性改善上热下寒体质。
方法:两脚分开,相距约三个足底的长度,屈膝半蹲成骑马势;两手张开,虎口向内,扶住大腿前部;头部及上体前俯,然后作圆环形转腰,转动数圈后再反方向转腰。
4泡脚
泡脚法:改善足部寒凉症状、滋养足部、不易上火。
方法:取三年蕲艾(最好是艾绒)15克,桂枝10克,制吴茱萸10克,加入适量热水(40~44℃)泡脚时间控制在15~20分钟,微微出汗为宜。
切记:别兑凉水,直接泡
5灸养
艾灸调养:以艾灸的纯阳之力,驱散身体下寒邪,引火下行,改善上热下寒体质。
方法:取神阙、关元、三阴交、涌泉等穴位,每个穴位灸25~40分钟左右最佳
神阙穴:肚脐中央。
关元穴:肚脐沿下腹部前正中线直下4横指处。
三阴交:手四指并拢,小指下缘紧靠内踝尖,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与胫骨后缘的交点,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。
特别提醒:灸脚心涌泉穴,防止灸后上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