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动态
品牌简介

新闻中心

品牌简介
新闻中心

做人的至高境界,是看谁都顺眼!

  • 分类:新闻中心
  • 发布时间:2023-11-02 17:00
  • 访问量:

【概要描述】看谁都顺眼,是一种境界,更是一种修行。

做人的至高境界,是看谁都顺眼!

【概要描述】看谁都顺眼,是一种境界,更是一种修行。

  • 分类:新闻中心
  • 发布时间:2023-11-02 17:00
  • 访问量:
详情

这世上并没有那么多你看不顺眼的事,看不顺眼的人。

 

人生在世,成大事者,必有度事之量,容人之心。在“千古第一完人”王阳明的眼里“满街皆为圣人”。

 

当一个人达到胸怀博大的境界,就没有什么看不顺眼的了。

 

 

你看到的世界,是内心的折射


天下无心外之物,万事万物都是人内心的投射。

 

苏东坡与佛印一起坐禅。 

 

苏东坡说:“大师,你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?” 

 

佛印说:“看来像一尊佛。”

 

苏东坡讥笑着说:“但我看你倒像一堆大便!” 

 

佛印微微一笑。 

 

回家后,苏东坡把这件事告诉了苏小妹。 苏小妹听完说,“因为自己是佛,看别人也会像佛;若自己是大便,看别人也会像大便。”

 

苏轼恍然大悟,自此潜心修行。

 

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,你看别人像什么,你就是什么。

 

处处挑剔,实际是因为自己的境界不够高。

 

 

一个人境界越高,越懂得尊重差异。

 

哲学家罗素说:“须知参差多态,才是幸福的本源。”理解别人是一种涵养,尊重不同是一种境界。

 

正所谓“君子和而不同”,在具体的问题上不必奢求一致,但却不妨碍彼此之间互相欣赏。

北宋两大名相都有此胸襟。

 

司马光,保守派。

王安石,改革派。

两人互为政敌,彼此都认为对方的主张荒谬至极。

 

司马光落魄时,皇帝让王安石评价司马光,王安石对其人品、能力、才学都给予了高度的赞赏,司马光因此得以全身安然而退。后来,王安石遭到弹劾时,皇帝寻问司马光建议,他恳切地说:“嫉恶如仇,胸怀坦荡,忠心耿耿,有古君子之风。”

 

后人将他俩的这段渊源美誉为“君子之争”。

 

有利益之争的人尚且能如此,更何况在生活中,看不顺眼的大多是无关紧要之人呢?

 

世间千姿百态,人人生而不同,用自己的标准去找别人的答案,永远是零分的结局。

 

境界越高的人,越能看到世间万物的多面性,便越能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差异性。

 

 

看谁都顺眼,是一种境界,更是一种修行。

 

(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)

推荐新闻

道亨堂
地址

联系电话:

地址:

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团结大道保利城G1-B座-17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