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新闻中心

秋季进补正当时
俗话说,“秋季进补,来年打虎”,秋季被认为是一年中进补的最佳时间。
秋季气候变化迅速,天气转凉,一方面,我们的身体阳气内敛、元气减弱,需要添补元气,应对寒冬的到来,另一方面,人体新陈代谢减慢,消耗相对减少,进补的营养物质能更好的转化为能量储存于体内。
此时,正是“补夏季亏损,储冬季所需”的好时机。
盲目进补不可取
秋季进补,就是我们常说的“贴秋膘”。很多人以为多吃大鱼大肉、多吃各种营养补品,就是进补了。事实上,这样盲目进补,不仅没补进去,还可能损伤我们的脾胃。
忌无病进补
进补是为了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,补充身体之虚损。如果身体本身并没有虚症,过度进补反而可能打乱身体原有的平衡状态。就像一个天平,原本处于平衡状态,无端地添加砝码反而会使天平倾斜。既增加开支,又伤害身体。
忌虚实不分
《黄帝内经》讲“虚则补之”,但每个人的体质有所不同,虚证有气虚、血虚、阴虚、阳虚等不同,补法也有补气、补血、补阴、补阳等不同的方法。
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,对症进补才能补益身体,否则适得其反。
忌过量进补
中医强调适度的原则,进补也不例外。即使是适合进补的人群,也不能一次性大量进食滋补品。
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转化是有限度的,过量的滋补品超过了人体的消化和代谢能力,就会在体内堆积,反而变成身体的负担。
忌凡补必肉
很多人错误地将进补等同于大量食用肉类,但肉类多油腻、不易消化,过量摄入易伤脾胃,其消化过程中产生的“副产品”,如过多的脂类、糖类等物质更是心脑血管疾病、癌症等常见病、多发病的诱因。建议采取更为健康的进补方式,荤素搭配,以确保身体获得全面的营养。
秋季进补 先调脾胃
夏季人们往往贪凉,过食生冷,进入秋季,脾胃往往比较虚弱。
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,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。长期处于“虚弱”状态的胃肠无法承受,会使消化功能紊乱,不仅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能正常吸收、利用,而且会出现腹胀、厌食、腹痛、腹泻等问题。
秋季进补,第一步,其实是调脾胃。
古中医讲,脾胃为「后天之本」、「气血生化之源」。脾主运化,胃主受纳,两者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营养物质的输送,从而滋养全身。
饮食调理
脾胃虚弱的人,秋季可多吃一些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,如小米粥、南瓜等。适量食用鸭梨、山药、桑葚、枸杞子等,有助于化生阴液、润燥,滋养脾胃。
生活习惯
脾胃的运化功能与人体的生物钟密切相关。保持规律的作息,早睡早起,避免熬夜,让脾胃能够按照正常的节律进行运化、吸收和排泄。
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。秋季可以选择散步、太极拳、八段锦等动作较为舒缓的运动,促进气血循环,使脾胃得到更好的滋养。
中医调理
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调理方法,对于脾胃的调理效果显著。可以艾灸中脘穴、足三里穴等穴位,调理脾胃、促进消化,补中益气。
脾胃调理好了,身体才能更好的吸收,气血才能得到充盈,脏腑才会得以平衡,经络才会畅通。
筑牢健康地基,提高身体免疫力,疾病自然难扰。
*个体体质有差异,本文内容仅为养生知识普及参考,施灸请咨询专业调理老师。
*部分素材图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