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新闻中心

深秋时节,气温断崖式下降,天气也变得更加干燥,给身体的排毒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。
干燥的气候会让人体的汗液蒸发速度加快,同时皮肤的水分也更容易流失,此时很难通过汗液将体内的废物和毒素排出。
而秋季主“收”,人体在“收”的过程中,毒素也会因为新陈代谢的减缓而累积,若不及时排出,在体内形成淤堵,不仅容易引发皮肤问题,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,影响健康。
俗话说,“秋天不排毒,一年你都堵”。在这个干燥的季节里,我们应该重视排毒的重要性。
人体之“毒”有哪些?
在古中医看来,人体内的“毒素”并非仅指现代意义上的化学物质残留,而是涵盖了更为广泛的概念。
古中医理论中的“毒”包括水毒、脂毒、淤毒、痰毒、湿毒等,这些毒其实都是体内代谢不畅、气血运行受阻的产物。它们或藏匿于肌肤之下,引发红肿热痛、斑疹痘痧;或潜伏于脏腑之间,导致炎症频发、功能失调。
排毒,不仅是为了外在的美丽,更是为了内在的健康。
六招古法排毒
出汗
秋季虽凉,但适度的出汗仍是排毒的良方。古中医认为,汗为心之液,通过出汗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,调和阴阳平衡。
不过,需要注意的是,秋季宜养阴,运动应以舒缓为主,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或八段锦等,避免大汗淋漓而耗伤津液。
泡脚
俗话说“寒从脚下起,病从脚底除”。
泡脚不仅能让双脚温暖,更能加速血液循环,促进气血运行,排出体内毒素。在水中加入艾叶、生姜等温性药材,效果更佳。但需记住,水温不宜过高,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,以免过度耗散阳气。
艾灸
艾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文化瑰宝,它具有温经散寒、活血化瘀的功效。
通过艾灸人体背部的督脉和膀胱经上的穴位,可以疏通经络,祛除体内的寒湿之气,达到辅助排毒的效果。
早睡早起
秋季夜晚渐长,阳气渐收,早睡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;而早晨的阳光初照,肺气得以舒展,早起则有助于阳气的生发。建议大家在晚上9-11点入睡,早上5-7点起床,避免熬夜,保持规律的作息,以减少体内毒素的产生。
饮食有节
秋季气候干燥,人体易缺水,加上食欲增加,更易导致体内毒素堆积。
此时,饮食应以滋阴润燥为主,适当食用秋梨、蜜柚、芝麻、银耳、百合等食物,既能滋补身体,又能防止食毒伤身。切记勿过饥过饱,保持饮食的均衡与节制。
情志舒畅
秋季万物凋零,人易生悲秋之情。古中医认为,情志不畅也是导致体内毒素堆积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天气晴朗时可多外出,登高、赏美景,亦或是练练书法、静心冥想,既能让心情舒畅,又能通过运动促进气血的流通。身心和谐,才是排毒养生的最高境界。
秋季养生,排毒为先。人体具有强大的整合、对抗、减少“毒素”的能力,遵循古中医养生智慧,排出毒素,让身体更健康!
(部分素材图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